農貿市場的作用【第一章|第二節】

?2024-02-26 18:17

  農貿市場,看似是個非常小,非常冷門的行業,但其實不然,農貿市場在我們社會經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毫不夸張來說,農貿市場是重點民生工程,是農村和城鎮的橋梁,是三農工作和城鎮化建設的交集.
 

  一.農貿市場的價值

  總體來說,農貿市場的價值可以區分為民生價值/產業價值/社會價值.
 

  1.農貿市場的民生價值

  “農貿小市場,民生大工程”。農貿市場是聯系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重要平臺,是政府實施“菜籃子工程”、“米袋子工程”、“放心肉工程”的重要載體,是具有公用性、公益性的城市基礎設施。
 

  農貿市場有狹義和廣義之說,農貿市場不僅僅局限于農貿市場的實體,更多體現出一個國家對農業產品資源的分配能力.農民生產出的農產品,如何通過市場出現在每個市民的飯桌上.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7年蔬菜的播種面積為1981.07千公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7年蔬菜的總產量為79779.71萬噸)
 

  這些播種之下的蔬菜,如何在收獲后進入家家戶戶的廚房里、餐桌上,就是農貿市場存在的關鍵意義之一
 

  2.農貿市場的產業價值

  中國是農業大國,不僅是農產品生產大國,更是農產品需求大國.以習總書記為代表的黨中央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我們的國情使得我們必須有足夠大量、成熟的渠道來促進農業發展,加快農產品的流通。所以,必須提高農貿市場的硬件、軟件來完善其功能,興建更多的農貿市場來擴充其渠道,讓農業發展持續穩定。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7年農產品市場的總成交額19346.68億元,農產品市場總營業面積4207.78萬平方米)
 

  3.農貿市場的社會價值

  我國處于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時期,而城鎮化的重點工作就是城鎮化基礎建設,農貿市場作為基礎建設的代表之一,社會的需求凸出了農貿市場的重要性.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城鎮居民對農貿市場的質量也提高了要求,所以這也導致農貿市場在社會的需求中,不僅僅存在于量,而且更多得體現在質的方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自2013至2017年,億元以上成交額的農產品市場數量呈下降趨勢,也反應了近年來市場建設的重心不在數量,而在質量)
 

  二.各級農貿市場的功能作用

  在上一節,我介紹過了農貿市場主要有農貿批發市場和農貿零售市場,大宗農產品當然從生產地是先運向農貿批發市場,再由農貿批發市場向農貿零售市場進行擴散.
 

  從量級和等級上來說,一般可以分為,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城區中心農貿市場,區級農貿市場和社區農貿市場.
 

  一個大型農批市場,輻射范圍100km,可以成為省級農產品物流中心,輻射本省及周邊省市,帶動一方經濟發展,促進周邊各地區的產品流通;
 

  城區中心農貿市場,輻射范圍5km,為周邊酒店、餐廳、學校、食堂等機構提供食材;
 

  區級農貿市場,輻射范圍2km,解決周邊小區住戶、附近工作人群的購物需求,適合打造標桿,可成為市級政府部門的考察對象;
 

  社區農貿市場,輻射范圍800m,為本小區的居民提供便利,以便民為主題。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7年億元以上成交額的農產品市場數量在937個)
 

  以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城區中心農貿市場,區級農貿市場和社區農貿市場為網,覆蓋的是一大片省市地區的農產品物流及銷售網,這就是廣義上的農貿市場功能性,也是各級別農貿市場的作用.
 

  三.新型生鮮超市的出現

  現在越來越多的生鮮超市和便利店為代表的農產品門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對中小型農貿市場起到了一定沖擊,同時也從功能上起到補充作用??梢哉f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自身形成了人口高密度,小型農產品店更方便了大多數居民.
 


  中國居民食品消費支出中,生鮮類食品占比超過 50%。受限于生鮮品類自身特點,線下渠道始終占據主流地位。隨著新零售的推進,全渠道下生鮮市場的進一步擴張是可期的。
 

  數據顯示, 2017 年我國便利店行業增速達到了23%,市場超過 10 萬家門店,達到了 1900 億的銷售額,開店數量及同店規模雙雙增長。剔除石油系便利店,多數便利店區域化格局較為明顯,全國化布局尚未出現,市場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雖然 2017年利潤水平略有改善,毛利率超過 20%的企業數量占比增加,但與較成熟的日系便利店的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具有長足的發展空間。
 

  四.農貿市場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現在很多農貿市場登上了互聯網的舞臺,大數據匯總,定菜配送等功能與時俱進。在未來,農貿市場將不斷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左右,扮演著它亙古不變的作用:也就是農產品流通的平臺。
 


  農貿市場的互聯網+,目前集中體現在生鮮超市電商模式上, 2012-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持續上升,從2012 年的 40.5億增至2017 年的 1,391.3 億,5年 CAGR為102.9%,年增長率呈下降趨勢,但增長勢頭依然強勁。截至 2017 年最后一周,生鮮電商領域滲透率 TOP10 app 均不足 1.0%。其中,位居前三的多點、京東到家、每日優先的滲透率分別為 0.7%、0.3%、0.3%。2017 年下半年,頭部生鮮電商app 7 天留存率均值較高,意味著用戶對生鮮電商的認可度較高。隨著居民對于生鮮消費需求的上漲,新零售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張。
 

  五.農貿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社會的需求
 

  決定了目前農貿市場的發展仍處于藍海,擁有大量的市場機會
 

  受限于農產品類自身特點,線下渠道始終占據主流地位,這是毫無疑問的.農貿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產品新鮮、源頭精確、品種齊全、價格實惠,這是農貿市場永遠不會被取代的根本原因。
 

  農產品的總流通量是不會變的,只是線上成交占掉了線下成交的份額.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存在形式發生了多樣化,實體的農貿市場會被逐步瓦解,但對整個社會和整個農業來說,還是穩定的
 

  農貿市場的數量,已經不需要再大幅度增加了,甚至應該進行數量上的精簡。 但與此同時,農貿市場的質量應該提高,要充分發揮線下體驗的優勢,一定不能再和臟亂差這些字眼掛鉤,在電商發達的今天,一定要讓顧客逛市場成為一種享受,才能與足不出戶的電商有競爭力,保留傳統線下實體農貿市場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