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將正式開始施行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啟強制垃圾分類的時代。最近的朋友圈快被“史上最嚴垃圾分類”刷屏了...
為人民群眾營造整潔、有序、安全的農貿市場消費購物環境是各級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建設文明城市必須攻克的一個重點與難點。為實現不把“臟、亂、差”的傳統農貿市場帶入小康社會,全面提升農貿市場基礎設施、購物環境、交易條件和管理水平。
那么,農貿市場在為搞活當地的農副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豐富城市居民的“菜籃子”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農貿市場如何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科學規劃 合理布局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是農貿市場有序發展的重要前提。農貿市場是聯系農民生產營銷和市民生活消費的載體和紐帶。能否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影響著城市配送物流成本、關乎城市交通能否順暢、居民生活是否方便。要考慮人口密度與結構、按照服務半徑與需求等因素,科學規劃建設和改造農貿市場。設置垃圾處理點,保潔員按時統一將各戶垃圾收集至垃圾分類歸集點,再由垃圾分類運輸車分類清運,逐步讓農貿市場的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以正規化、標準化市場取代馬路市場等“散兵游勇”,凈化市場和城市環境,滿足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需求。
對傳統農貿市場進行提升改造
于人而言,內外兼修,最終達到“表里如一”才算是完成自身修養的全面提升。農貿市場的提升亦是同樣的道理。現在太多市場的改造停留在表面,導致改造效果不顯著,或者臟亂差現象出現反彈!因此在改善外觀基礎上,還要改變現有的農貿市場運行機制。
很多農貿市場建設年限已久,市場內攤位破舊,有的甚至是臨時搭建的臺位;市場的水電設施和排污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市場經營的需要,有的水產攤位缺少排水設施,地面長期積水,滿地污穢;固體廢物不能及時清運,食品生產、經營、餐飲攤點基礎設施條件極差,油煙直接排放。它已經成為影響市場形象的關鍵因素。關于農貿市場排水問題,我們提出了一些參考意見,大家點擊下文即可查看:
提高農貿市場準入門檻
新建農貿市場應該適應城市發展的新要求,引導開發商建設一批布局合理、設計科學、污染防治設施齊全的室內農貿市場或者超市化農貿市場,同時對農貿市場的選址、與周圍建筑物的距離、室內空間高度和內部布局等做出明確要求,在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完善農貿市場的污染治理的硬件設施和相應的規章制度的建設。把項目選址、環境污染防治、環境管理、環境質量監測等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
結語:
垃圾分類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維護和遵守,雖說道路很漫長也很繁瑣,但是當某種規則變為習慣之后,方便的就是我們自己。